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来了!提出九大任务→

2021-07-15 18:25 椰网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史若木)7月15日,省政府印发《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开放及国际化进展成效显著,教育事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规划》提出目标的同时,更提出了九大任务,以明确教育教学现代化特色化的方向、教师队伍要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和素质,还明确了公共教育同城化、全民终身学习的任务等。

强化海南学生“特色印记”

《规划》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具有海南“特色印记”的学生。如何培养海南“特色印记”的学生?

建设100所“特色印记”学校,将《海南红旗谱》《生态文明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纳入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建设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打造海南特色生态文明教育。建设1000所足球、排球、篮球等体育特色示范校,创建100所中小学美育示范学校,打造300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推广具有海南特色的沙滩运动、水上运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体育项目。培育50个左右劳动教育基地、20所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和30个劳动教育教学实践范例,建设5-8个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打造海南劳动教育实践特色新名片。

推进公共教育全岛同城化

《规划》提出,推动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构建适合海南教育发展、多样化、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发展体系。这项任务重在强调协调发展。

首先是学前教育的协调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学前教育、义务教育“15分钟就学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全省建成普惠性幼儿园2582所左右,公办特殊教育幼儿园19所,满足全省48.2万个学位需求,建成普通中小学校(不含农村教学点)1965所,中小学学位总量达到160万个。

其次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规划》提出,每个市县至少建成1所省一级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20%以上;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教学。

最后是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规划》提出,继续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和重点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倾斜,推广“核心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优化人才供给结构

《规划》提出,发挥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主力军作用,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这项任务的重点在于人才从点、到面的培养。

首先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规划》提出,聚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类型,培养一大批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专业(学科)带头人。

接着是团队的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10个左右高端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平台,形成一批“1+n+1+1”(一所高校、若干个中职学校、一个重点产业、一个重点产业园区或一个龙头企业)产教联盟。

最后是集团的建设。《规划》提出,重点建设3-5个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产业发展的示范性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培育25所左右全国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与发展

《规划》提出,完善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为全民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便利的服务,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首先是平台的打造。《规划》提出,创建5个左右的全民终身学习示范区,50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80个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逐步构建覆盖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等四级终身学习网络。

其次是创新终身学习机制。《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海南省学分银行,逐步建立覆盖所有行业的全民终身学习账户,打通学校教育、继续教育、非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等各类教育信息壁垒。

最后是学习资源的补给。《规划》提出,建立一批适应海南自贸港人才需求的一流专业、特色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100门示范性终身学习课程资源;培育一系列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培训项目。

建立有特色的评价体系

《规划》提出,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手段、新技术、新路径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正确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这项任务重在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方面。《规划》提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数字画像、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等多种评价方式,探索基于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考试与评价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借鉴国际先进评价标准,率先探索海南学生“特色印记”育人成效指标体系,强化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学生发展质量监测。

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监测评估机制方面。《规划》提出,突出考查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等。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规划》提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兴教之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动高水平教师配备,创新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以高水平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发展。

首先是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规划》提出,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1∶200的标准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全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思政工作队伍。

其次是老师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的建设。《规划》提出,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坚持对师德失范“零容忍”,依托信息技术建立教师诚信档案和教师师德荣誉制度。提升专业素养的举措有:实行分层分类的常态化教师培训计划、扩大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实施“银龄讲学计划”。

最后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一批职业院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多途径引进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及团队、“银发精英”等高端人才加入海南教师队伍。

强化教育信息化能力

《规划》提出,加大智慧教育建设力度,创新“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助力“智慧海南”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学校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方面。《规划》提出,重点加强大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与终端等设备设施的配备;推动“5G+光纤”教育省域网建设,推进中小学网络资费及设备运维服务的“两个统筹”模式全覆盖。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方面。《规划》提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推进中小学创新实验室示范项目。

推动国际教育创新发展

《规划》提出,创新教育对外开放方式,高标准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国际化基础能力。

首先是高标准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规划》提出,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开展国际高中和国际幼儿园试点工作,建设一批智慧学校和实验学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认可的国际学校教育体系,有效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其次是做强海南教育服务业。《规划》提出,以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为引领,加速创建“留学海南”品牌;引进建设15所左右国际高中、国际幼儿园,引进3所以上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独立办学。

最后是提升教育国际化发展基础能力。《规划》提出,创新海南各级各类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路径,在特色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素质拓展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标准融合对接;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加强教育中外人文交流。

营造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良好环境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提升政府教育治理效能,为海南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坚实保障。

首先是推动建立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教育法规。《规划》提出,努力形成符合海南自贸港特点的地方教育法规框架;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相关领域法律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其次是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规划》提出,打破系统间、部门间、区域间的壁垒;合理划分、理顺各级政府教育管理权限和职责;建立健全以负面清单、信息公开和信用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最后是开展教育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和平安校园建设。《规划》提出,出台教育系统信用红黑名单认定办法;创建100所消防安全标准化学校。

“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预期目标

一、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

2.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55%

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8%

二、义务教育

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50%

3.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8.5%

4.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75%

三、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

四、职业教育

1.双师型教师占比55%

2.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10%

五、高等教育

1.高等院校(含来琼办学的国内外名校)70所

2.在学总规模32.5万人

3.全日制在校生28.5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2万人

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

5.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在学人数3000人

六、综合性

1.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5%

2.儿童青少年近视率40%

3.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学生占高校在校生比例10%

【责任编辑:周小妹】

【内容审核:孟秀莹】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