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23年红旗不倒精神!跟随商报记者前往定安母瑞山根据地纪念园

2022-05-19 18:34 海拔新闻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许文玉 邱惠 摄影报道)5月19日是我国第12个“中国旅日”,国际旅岛商报记者协同海南导达人王铁柱带广大网友“云”游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红色革命景区,了解23年红旗不倒精神,及海南红色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地区,被誉为“琼崖革命的摇篮”,于1928年、1932年两次成功保留革命火种,创造了海南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母瑞山红色旅景区2005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经典景区之一。景区现存有母瑞山革命纪念园,琼崖特委、琼苏政府旧址,琼崖特委“四大”会议、琼崖苏维埃政府大礼堂旧址,以及红军师部旧址、红军,红军军械厂、红军军政学校、红军农场、红军操场、红军医院等革命遗址。

母瑞山革命纪念园是母瑞山红色旅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园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5394.6平方米,3.5米高的王文明主席、冯白驹将军铜像耸立在纪念园中央,该园的琼崖革命斗争历史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海南革命斗争史料,并分别以“革命洪流中的琼崖曙光、琼崖井岗上的革命火种、母瑞山火种点亮琼崖”三个篇幅作介绍。

琼崖革命斗争历史馆内以多尊雕塑还原了革命斗争当年的艰苦岁月,其中红色娘子军的雕塑格外引人注意。据了解,1931年5月1日,在乐会县第四区赤赤乡内园村(今琼海市文市乡内园村)的红军操场上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连长为庞琼花(后为冯增敏),指导员为王时香。1932年8月5日,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国民党军第二次大“围剿”的疯狂进攻下,艰难撤退到马鞍屿。为掩护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继续转移到母瑞山,红一营和女子军特务连在马鞍岭坚守迎击追兵,打响了马鞍岭阻击战。在这次惨烈的战斗中,女子军特务连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女子军特务连第二班的10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她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女子军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除此之外,历史馆内的一尊《艰苦岁月》雕塑也常吸引客停下脚步,驻足了解。据悉,这尊雕塑是由雕塑家潘鹤先生在1957年首次创作的作品,它曾经是我们小学课里面的经典名篇--《艰苦岁月》。这在雕塑描述了红军栖息在山洞里,芭蕉叶御寒的场景,是当时真实发生过的场景之一,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现实。笛子老战士的原型是同冯白驹等人在母瑞山上坚持斗争的王业熹,他一直带着一根竹笛,即使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候,也不肯把它丢了依然乐呵呵地海南民歌。

1960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艰苦岁月》雕塑被放到军博展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当做是表现长征题材的作品。1988年,潘鹤先生按原样铸造了《艰苦岁月》铜塑,底座上有一行铭文献给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的勇士们,而在母瑞山看到的就是潘鹤先生1988年的作品,被誉为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镇馆之宝。

如今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不仅是全国、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还是“创新型”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定安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母瑞山红色文化旅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探索培育红色研学、红色教育培训新业态等举措,完成提质升级基础设施、新建完善配套设施、深挖红色文化、探索体验式沉浸式旅教育新模式,推动红色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把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新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硝烟已经远去,革命精神代代延续。23年红旗不倒,走进纪念园,学习红色精神,追寻红色记忆,2022年第12个中国旅日,这里是海南,这里是母瑞山。

【责任编辑:吴安宜】

【内容审核:孟秀


版权声明:国际旅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