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李兴民 摄影报道)6月13日至19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绿色低碳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降能耗提能效,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推进节能改造,让建筑更加绿色环保;变革绿色出行,让交通工具更加低碳减排;发展蓝碳资源保护与利用,让得天独厚的海洋成为海南提供源源不断的蓝碳驱动力……海南省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的生产生活方式,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效果不错。
蓝碳资源 海南首单蓝色碳汇生态产品成功交易
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5月31日完成签约,标志着海南自贸港蓝碳资源价值转化实现实质性突破。
作为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拥有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海域面积和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具有十分优越的蓝碳资源。海南要用好这些基础优势,快速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推动蓝碳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定蓝碳行动计划,推动蓝碳方法学研究与利用,建立健全蓝碳统计调查与监测体系,开展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海洋牧场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动态的科学监测和分析,摸清“家底”。
“海南发展蓝碳优势明显。”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院邱彭华教授指出,海南是海洋大省,红树林、海草床、海产养殖等固碳条件得天独厚。此外,海南自贸港未来各类资源、信息的自由流动和汇聚也将为海南发展蓝碳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海南一定要吸取教训,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岸带修复和绿色海堤建设,构筑蓝碳发展的生态屏障。要进一步实现“绿色生态”与“蓝色经济”同促进、共发展。
绿色建筑 进一步消除固体建筑垃圾公害
海南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80%以上”,这将进一步消除固体建筑垃圾公害。
海南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以更换节能门窗、增设屋顶防水隔热系统、外墙屋面防渗防漏处理、更换节能灯具和节水器具等适宜技术,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实行海南省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对既有高能耗公共建筑实施绿色节能改造,提升能效水平。
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上,海南要求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探索整体性更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提高装配式建筑构配件标准化水平,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标准图集。推动装配化装修。
绿色出行 成为海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不时奔跑海口的大街小巷,它不仅节能环保还无噪声,成为椰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1至4月,海南已推广新能源汽车2.61万辆,完成年度进度的52.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66万辆。截至5月底,全省新增7712个充电桩、3座换电站,累计建设5.36万个充电桩、37座换电站。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需求越发凸显。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新增充电桩约2万个,累计建设充电桩约4.7万个。
近年来,海南省持续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推动新能源汽车向城镇、乡村渗透,加快城乡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在公共交通领域清洁能源化方面,目前海口公交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占比达100%,在全国城市公交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和细分领域车辆路线图,海南正不断培育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配套建设,在多部门的努力下,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新能源车辆为群众带来的便利,网约车司机体会更直接。海口网约车司机王东算了一笔账,在一天跑400公里的前提下,以前开燃油车油费开销近160元,如今开新能源车电费仅需60元左右,节省了一大笔钱。不仅如此,王东还经常利用夜间为车充电,在晚上12点后的“低谷时段”享受到更低的优惠。
记者走访 人人都愿意为绿色低碳做贡献
6月16日,记者就“绿色低碳,节能先行”这一主题,对10名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这些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无论男女,还是老少,都能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绝不是一句口号。”市民符宏升说,低碳生活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就能随时随地节约能源,他和家里人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用淘米水洗菜、浇花,节约用水;家里的东西坏了,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会轻易丢弃,尽量让它再发挥作用。
“原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息息相关,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不开车就不开车,能节约的水电就要节约,自觉养成节约的好风气。”美兰区居民赵先生这样表示。
还有市民表示,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使海南具备了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先决条件;自贸港独特的优惠政策,使海南具备了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后发优势。海南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使海南从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落后省份成为先进省份,为转变为金山银山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作出自己的贡献。
双碳目标 2022年海南要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
“十三五”期间,我省率先完成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碳强度与人均碳排放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做好减污降碳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与强度控制制度,积极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碳普惠体系;建立并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与监测预报体系,充分发挥“海南应对气候变化智慧管理平台”功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效能;因地制宜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创建绿色碳社会行低动示范,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据悉,《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2年,海南要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
【责任编辑:蒋 杰】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