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乌龙
——邓本殷“诈死”的历史真相
■ 作者 钟业昌
四、吴佩孚为其请恤的邓本殷
邓本殷即使有再高明的“诈死术”,有千万个想“诈死”的理由,我想也应该不会骗得了一代枭雄吴佩孚,骗得了北京“中央”。
1924年9月8日,吴佩孚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邓本殷在上海逝世后,1926年8月2日,吴佩孚以其翊赞中央、服从命令为由,至电国务院陆军部,请从优议恤邓本殷。
来自北京的消息说:“吴佩孚有冬(二日)电,致国务院陆军部,请从优议恤前广东高雷罗阳钦廉琼崖八属联军总指挥邓本殷。”其电文有云:“广东高雷罗阳钦廉琼崖八属联军总指挥邓本殷,于本年五月间,奉我帅电召来汉,承商讨赤事宜,乃行抵沪滨,竟因积劳成疾,猝然身故。查邓君厕身行伍,迭著战功,上年组织八属联军,保卫地方,厥功甚伟,并能翊赞中央,服从命令,大帅此次北上,正思追随帅座,效力讨贼,不意中途殂逝,殊深惜悼。合行仰恳我帅据情转电院部,查例从优给予卹典之处,敬候钧裁等语。特达,敬乞察照,从优议卹为荷!吴佩孚冬(二日)印。”(《吴佩孚请恤邓本殷为其服从命令也》,天津《益世报》1926年8月4日,第4版)
厕身行伍、迭著战功,保卫地方、厥功甚伟,翊赞中央、服从命令……吴佩孚对邓本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其间还透露他们准备“承商讨赤”,邓本殷要继续“效力讨贼”等情。如果不是邓本殷“中途殂逝”,我们真的不能想像,他与北洋军阀合谋又会掀起什么大的风浪!
8月24日,大总统指令第二百十号(中华民国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令署陆军总长蒋雁行:呈遵令议给节威将军邓本殷病故恤金请鉴核由呈悉准如所拟给卹此令。大总统印国务院摄行国务院总理杜锡珪、陆军总长蒋雁行。(《政府公报》1926年第3725期,第6页)当时(1926年6月),杜锡珪以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成立杜锡珪临时内阁,同时摄行大总统职权。
8月25日,陆军部核复恤案一起,一邓本殷、宋小廉均照上将例给恤七百元,杨砥中照中将例给恤六百五十元。(《时报》1926年8月26日,第3版)于是,邓本殷死后得到“上将”待遇。
作为陈炯明的嫡系,邓本殷反对孙中山、反对国民革命,最终成为国民革命军南征的对象。在这前前后后,他投靠北京政府。早在1923年4月20日,身为琼崖善后处长的邓本殷,就被黎元洪任命为琼崖镇守使,北京政府用意在于鼓励陈炯明旧部对抗孙中山。此前,孙中山曾经以“语曰,‘智者不背时而立功’,想足下胆识素优,必不昧此良机也”相劝,但他根本不听。
在败亡琼岛前夕,邓本殷还想“死守”海南岛,就是指望北方政府的援助;这一幕,仿佛后来1949年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欲死撑琼崖、以待“美援”的预演。
1925年底琼崖的这一幕,上海报纸报道如此:“粤军邓本殷自钦廉岛北各属相继失守,遂引所部返琼,前星期日已返海口,随行者卫队一连,邓到步后,即招集其部下演说,极力勉励部下为其死守,谓彼接吴佩孚来信,吾能守雷州及海南三个月,则吴即可设法援助。又云已存储米粮三月于雷州,彼将设法死守该处及海口,以候吴佩孚援助。(十二月十日)”12月19日,杜锡珪电覆邓本殷,说北方战争正紧,迫不得已,暂将海容舰调回,已另派永绩通济两舰接防。如遇急事,请电李司令随时电海容赴援。(《邓本殷尚欲死守海南勉励部下死守以待吴佩孚援助》,上海《时事新报》1925年12月21日,第6版)
邓本殷欲死守海南以待吴佩孚援助的报道
这些背景,成为龚志鎏回忆中的会心“苦笑”:“当我们离开海口时,适遇着海圻、肇和、海筹等三舰徐徐进入海口,苏慎初望着这三舰,微微一笑说,十余万元的代价,才得一睹尊容,我们的眼福实在不浅。大家都作会心的苦笑。”(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一场乌龙——邓本殷“诈死”的历史真相(一)|“诈死将军”说法的由来
一场乌龙——邓本殷“诈死”的历史真相(二)丨邓本殷在琼州抱病召集军事会议
【责任编辑:肖 好】
【内容审核:黎晓帆】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