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知音漫客》停刊后,“有妖气”漫画平台宣布关停,国漫行业之路何去何从?

2022-09-09 09:51 海拔新闻
全文播报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郑塞雯 实习记者 牛志远 摄影报道)近日,作为曾经中国最早的网络漫画平台巨头之一的“有妖气”漫画平台宣布于年底关停,并进行用户迁移。对此,众多网友纷纷感慨万分,表达不舍之情,这是否为国漫行业的一个缩影?

“有妖气”漫画平台宣布关停服务

一周前,“有妖气”漫画平台宣布12月31日中午12点起正式关停服务,标签为“有妖气漫画关停”的词条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纷纷在关停通告下评论“又变成了时代的眼泪”,表达了对这一漫画平台的不舍。

2006年4月,最初的“有妖气”诞生,但那个时候的“有妖气”只是作为漫画网络交流平台。2009年10月,“有妖气”漫画平台正式成立,成了当时中国最早的网络原创漫画平台之一,为网友们提供了一个无门槛的创作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自己的原创漫画作品。往后的几年间,不少知名原创漫画作者开始入驻“有妖气”,而陪伴了“95后”和“00后”整个青春的《十万个冷笑话》《长歌行》《镇魂街》《雏蜂》《端脑》等漫画和IP都诞生于此。一时之间,“有妖气”的名声大噪,不少漫画作品被翻拍为影视剧或动画,小说改为漫画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从2009年到2015年,“有妖气”在国漫行业可以说是拔尖的存在,记者打开企查查搜索“有妖气”的融资历程发现,2011年获得盛大资本的千万元A轮融资,2014年获得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北极光创投、创新工场联合投出的千万元B轮融资,2015年4月再次获得创新工场和光线传媒的C轮投资。但好景不长,同年8月被奥飞娱乐以9.04亿人民币的价格进行收购,“有妖气”的漫画平台统治时代正式结束,快看漫画、腾讯动漫、哔哩哔哩等漫画平台分割了原先的市场份额。

此后,2017年,“有妖气”的原始团队宣布离开,2021年11月,哔哩哔哩以6亿元的价格收购“有妖气”,直到今年2月,奥飞娱乐和哔哩哔哩对“有妖气”的交易才正式完成。而至被哔哩哔哩收购不到半年的时间,哔哩哔哩便已经准备放弃“有妖气”漫画平台,并将“有妖气”原本的用户迁移至哔哩哔哩漫画中。

9月8日上午,记者下载了“有妖气”APP发现,在评论区内,最新评论多为差评,差评内容多是“运营维护不上心”“除了VIP能开其他都用不了”“付费漫画章节看不了”等。在平台的首页处还插入了“有妖气”用户资产转移至哔哩哔哩的海报,迁移计划从今年的6月1日开始实行。记者翻看漫画更新表发现,当日仅有四篇漫画进行更新,而最近一周里每天更新的漫画不超过15篇。排名前三的人气作品仍为《镇魂街》《雏蜂》《虎×鹤妖师录》。此外,在该APP的讨论区处,不少用户发布了告别贴,表露出对“有妖气”的不舍。

“再见啦,从大学到现在,没想到会这样,不过也好好告别吧。”

“好久没来,再来已经时日不多了。”

“再见,很久没上app了,没想到再次上来app快没了。”

“十年之约,再见了有妖气。”

……

这样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原创漫画平台,历经11年,多次被收购,最终却仍避免不了关停的结局。

曾经的国漫之光也走向衰败,国漫之路该如何走?

在“有妖气”关停之前,曾经一度被称为“国漫之光”的《知音漫客》也走向了衰败。2006年1月,《知音漫客》发行了首刊,一改其他杂志期刊传统的订刊邮寄模式,进行线下报刊亭销售。2009年,《知音漫客》投入千万元成本推动中国原创动漫进入成熟的周刊时代,打造了《偷星九月天》《龙族》等著名IP,2010年《知音漫客》的销量为200万册,2013年创下了700万册的销量,创造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销量纪录,铸就了中国期刊史上的里程碑。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漫画网络平台的出现,与线上漫画相比,线下漫画的路并不好走。随着《知音漫客》原本火热漫画的完结,后续推出的漫画画风也日益拙劣,质量每况愈下,精品不多,读者流失严重。直到2014年,《知音漫客》的销量呈现断崖式的下跌,部分知名作者离开。2015年,《知音漫客》推出了自己的APP,但当时的网络漫画市场份额已经被“有妖气”等漫画平台巨头占据,《知音漫客》难以从中分到一杯羹,曾经被誉为“中国漫画第一刊”的《知音漫客》,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与《知音漫客》同样命运的还有《飒漫画》及《漫友》,2020年12月,《飒漫画》官方微博发布了停刊公告,而1997年成立的漫友文化也随着《知音漫客》走向巅峰慢慢地退出了舞台。

9月7日下午,记者走访了海口市部分新华书店询问漫画售卖情况等问题时获悉,《知音漫画》《飒漫画》等漫画期刊早已不出现在售卖书架上,特定的漫画单行本也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长篇漫画集或历史漫画。当日,记者又走访了海口市部分报刊亭,仅有少部分报刊亭在售卖书籍报纸,而漫画期刊也仅剩一本《漫画party》。

“漫画世界”是“95后”的童年和青春

“《琉璃夜》《开封奇谈》《女儿国传奇》……还有一些作者弃坑的,从最开始知道‘有妖气’漫画到现在,也有快十年了。‘有妖气’是我最早看国漫的地方。”市民张女士对“有妖气”漫画停运表示叹惋,“很多好看的漫画虽然画风肯定不能和现在主流画风来比较,但是各有特色,不过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看过了,听说锁了很多优秀作品,现在‘有妖气’漫画决定关停,算是时代的眼泪了。”张女士认为,“有妖气”漫画辉煌过一时,却没有走上巅峰就迎来终结,关键在于其错过了发展机遇,“内容为王的时代,一味啃老本的话只会脱离大众视野”。

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早先使用过“有妖气”漫画APP,后来就转而使用其他APP了。“感觉‘有妖气’漫画对于不是特别喜欢漫画的人来说,名气不如其他漫画APP更响,但是我知道上面有一些高质量的作品,部分还拍成了影视剧。”程女士说,“现在各个漫画APP基本都需要付费观看章节了,一些比较火的大大也有一批自己忠实粉丝,他们在哪个平台更新就会给哪个平台引流。但我觉得‘有妖气’漫画的作者并不是很火。”

程女士还表示,虽然这几年大家一直在说“国漫崛起”,也确实涌现出了一些好作品,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漫画质量大不如前。“像‘有妖气’这类原创漫画平台,坚持做质量,又与相对较快互联网的节奏并不那么匹配,要流量还是要质量?这也体现了互联网环境下漫画行业的一种悖论。”

“2013年那会儿我上高中,流行漫画期刊,《漫画party》和《飒漫画》买了很多,加起来能有一百多本,后来我也看到漫画的阵地转到了网络,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接触了‘有妖气’,看了《镇魂街》和《鬼刀》。”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曾是漫画迷,不论是期刊还是网络平台都看过,但是常看的期刊和网络平台却不断停刊或停止运营。“其实还是挺难过的,毕竟那曾经陪伴我的学生时期,感觉国漫的出头之日有点远,但还是希望国漫能够站起来。”

漫行业历经百年,几经沉浮

从前的国行业如何?

若要说起国漫行业的兴衰史,就要从1921年说起了。1921年,长城画片公司成立,1922年,万氏兄弟加入了长城画片公司,没过几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成为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动画,紧接着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也相继出炉。但是在当时,这些作品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国漫行业的发展依然无声无息。直到1941年《铁扇公主》长篇动画上映,不仅影响了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动漫行业,还成就了我们国家对动画的持续探索发展。

1950年开始,国漫行业进入了发展高潮期,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尤其在动漫方面,达到了当时的巅峰期。好景不长,1978年签订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按照条约内容,大量的日本动画及漫画涌入国内,不断在国内电视台播出,而国漫则停滞到1979年才得以延续发展。国漫行业也终于迎来了新生时期,《哪吒闹海》《山水情》等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绽放,但停滞几年的国漫却无法短时间内弥补过去的衰败,国内市场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动漫占据。

1995年后,国漫的内容质量大多粗制滥造,而面对大量外国动漫的不断冲击和输入,国漫行业也在进行反思,各种动画公司纷纷投入国漫制作,而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2004年,关于国漫的政策相继出台,促进并激励了国漫产业的发展。但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不论是国产动漫还是国产漫画,竞争力十分孱弱。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国漫的发展,国家乃至许多地区都对国漫企业进行了相应的财力支持及补贴,《虹猫蓝兔七侠传》《秦时明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优秀作品也是这个时候诞生的,许多国漫平台也借势而生,如曾经最大的网络原创漫画平台之一“有妖气”,被称为国漫第一刊的《知音漫客》,再到如今国漫市场巨头哔哩哔哩……

2012年后,在政策支持下,国漫行业飞速发展,《功夫熊猫3》《十万个冷笑话》《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秀作品的问世,腾讯动漫、快看漫画、网易漫画等国漫平台的上线,与之伴随的是“国漫崛起”的口号响彻行业。国漫在不断探索发展,互联网也在极速发展,物竞天择的原理也适用于国漫行业中,2019年起,人们不再拘泥于月刊漫画,无法创新的平台也无法留住用户,多家国漫平台依次倒闭,根基不稳甚至毫无背景的小平台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曾经的国漫巨头也相继坍塌,成为历史。

专家:平台、期刊应当在创新方面要有所突破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冯念副教授表示,“有妖气”漫画平台的没落是一个正常现象。从民国时期开始,漫画这个行业的刊物、经营者就没有能坚持很久且屹立不倒的,很多刊物会更换名称重张旗鼓。当然跟当时的政治生态有一定的关系,而现如今,则是跟经济环境有关,没有投资人会投一个没有发展或者说是没有别人发展快的企业。现在的漫画市场不像过去的老漫画主要是以时事漫画、讽刺漫画为主,受众男女老少皆宜,并且当时受众的文化素质都不高,漫画代替文字在传递着对时局的态度。现在的漫画,特别是个性张扬的国漫的受众还是以年轻人为主,而个性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所以每个事物都必然会出现更新换代的一天。如今的国漫行业在按照符合目前市场需求的方式改变自己。

冯念认为,国漫平台、期刊的前景应该摆脱单一的发展,坚持自己的特性,不要一窝蜂地模仿,在创新方面要有所突破。“国漫崛起”这个口号从21世纪初就已经在喊了,但是国漫的创作容易被传统的思想所禁锢。譬如最近一两年比较火爆的几部国漫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以及最新的《新神榜:杨戬》,其实都是不错的改变,但是这些传说、神话改编过来的国漫大电影,还是摆脱不了叙事的难题。对于叙事,一直以来的核心都是如何平衡创新和传统。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去塑造神话人物,以至于国漫的“主角”开始被动服务于主创,并没有完全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例如典型的“哪吒”,观众对于主角的接受能力远远没有达到主创可以大胆创新的地步。

【责任编辑:吴安宜】

【内容审核:李明明】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