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备从业资格证,采耳师培训半个月就可上岗?海口这类场所你敢去吗?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郑塞雯 摄影报道)近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走访了海口龙华区部分采耳店发现,店内多数采耳师不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只经过店内培训即可上岗。
采耳:用具又细又长,采耳师培训最少半月即可上岗
采耳起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七十二行中的一技,从明末清初时便从宫廷流入民间,于巴蜀地区昌盛。后来,采耳行业日趋成熟,一间间采耳店拔地而起。
“我们这儿有三种采耳,普通采耳、花式采耳、贵妃采耳,您想体验哪种?”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采耳门店发现,门店内的采耳模式多样,采耳师多为女技师。除了采耳外,还可提供按摩、护理、修面、SPA等服务。在护理方面,甚至可以治疗耳道发炎及处理霉菌及结石。此外,采耳价格从50元到180元不等,其余服务项目价格在50元到400元不等,一名顾客标配一名技师服务。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体验了三家不同的采耳门店,据这三家采耳门店介绍,采耳能够快速清理耳道,提升耳道听力,有预防中耳炎、耳内湿疹等问题。在采耳室内,灯光多以暖色调为主,但打开灯后依然光线不足,室内昏暗。
在采耳前,采耳师均会取来自己的道具箱,箱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采耳道具,其中多根“细针”引起了记者注意,每根细针均有15到20厘米的长度,粗细与铁丝相仿。“这是一些挖耳勺和羽毛棒、镊子,都是不锈钢或者银制作的,都用酒精消毒过了。”采耳师小苗说,每套采耳工具皆由采耳师准备,可在网上购买。随后,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采耳工具发现,套装不同售价也有所不同,价格多为几十元,少有超过400元。
记者注意到,在采耳的过程中,采耳工具并非全数用到,需根据耳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具使用。因为环境过于昏暗,采耳师需要用一个充电手握灯照入耳道内,并将一根根细长的工具探入耳道内。若顾客选择加上洗耳服务,则需多加20元,采耳师则会将一瓶生理盐水倒入耳道内进行清洁。
小苗告诉记者,若要成为一名采耳师,则需要自行购买一套采耳工具,后经过店内培训,培训完成后即可上岗。“我们没有什么资格证之类的,只需要通过店里的培训就可以了,培训时长主要看个人能力,有的人培训半个月就可以上岗了,不过目前我没看到有培训超过三个月的。”
部分采耳师月薪高达上万元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小苗所说呢?11月8日,记者打开某招聘软件查找本地采耳相关招聘信息注意到,招聘信息内所标示的技师岗位的月薪多为5000元到8000元,有的招聘所显示月薪甚至高达三万元。
“采耳师的薪资确实不错,我们店前两个月遭遇疫情而暂停营业,我都还能拿到5000元/月。”另一名采耳师小芳透露道,在平时没有暂停营业的状态下,普通技师每个月能够拿到7000元左右,而躺式采耳师则能够拿到上万元,有的甚至超过两万元一个月。
躺式采耳是什么?与普通采耳师有何不同?为何月薪会如此高?
经了解,躺式采耳师需要与顾客一同躺在床上,在床上为顾客进行采耳,除了需要具备基础采耳技术外,还需拥有“形象好,气质佳”的外貌条件。有的采耳店甚至接受“小白”采耳师,并为其带薪培训,月薪最低也超1万元。
事实上,不仅是普通采耳,有关于躺式采耳负面新闻频出,这让不少消费者对采耳体验望而却步,更是戴上了有色眼镜看待这个行业。
2022年3月,小张在街边的采耳店体验了一把采耳,当时只觉得舒服,过后在男友帮其掏耳朵后才发现耳朵内存有采耳毛刷上的一根毛。在耳道镜下,一根一寸多长的白色长毛粘在耳道壁上,最后医生用医用镊子将其取出。
2022年3月,广东佛山一名初中生小吴因为耳道瘙痒前往采耳店采耳,不料采耳过后瘙痒症状越来越明显,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小吴得了真菌与细菌共同感染的外耳道炎,经过多次杀菌治疗后才得以缓解。
2021年12月,浙江湖州吴兴区织里公安分局在视频巡查中多次发现采耳店中躺采服务过程中,客人躺在床上,女技师侧躺在其一旁进行躺采。由于有过于亲密举动,当地派出所对辖区内采耳店进行了统一要求。
消费者:采耳店并非医院,专业性有待考察
“这是我第一次采耳,感觉还挺舒服的。”11月6日晚,在玉沙路上一家采耳店采耳的孟先生表示,自己并非采耳店的常客,平时清理耳朵皆用小挖耳勺,偶然听起同事们提起采耳店的服务项目,便心血来潮地体验一番。“采耳的时候感觉是很酥麻的,我还加了洗耳,就是洗耳朵的时候感觉头有点晕,技师说是正常的。”孟先生认为,采耳的体验较好,但是工具是否有消毒并不清楚,若有下次机会还是会挑选比较靠谱的采耳店。
刘女士是采耳店的常客,对于采耳服务,她也有一番见解。“耳朵没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偶尔去采耳,但是耳朵出现问题,比如炎症之类的,最好还是去医院治疗。”刘女士说,采耳店并非医院,专业性有待考察,消费者切勿将身体健康依托于娱乐休闲场所。
“虽然很多采耳店都说包含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治疗耳朵一些小毛病,但终究还是不专业的,用的药也不知道好不好,器具是不是真的消毒过了,还是不要拿身体健康冒险得好。”
另外,记者分别询问了两家采耳店技师多久进行一次采耳较为合适,得到的答复各不相同,有的表示耳朵不易脏则三个月进行一次采耳,有的却表示喜欢采耳的话则可以一个月进行一到两次采耳。
医生:未经过系统医学学习,采耳过程中易增加耳朵损伤风险
采耳是否真的存在过多隐患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黄家军表示,耳朵有自洁和保护功能,平时应当少掏或者不掏耳朵,即使一辈子不掏耳朵也没有问题,尽量减少对耳朵的骚扰。但耳朵有闷堵及听力下降的现象,或者耳痒、耳痛、耳分泌物、隆隆样耳鸣及耳异物等状况,则需要前往医院检查耳朵,因为可能是耳屎(耵聍)堵塞、真菌感染、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分泌物或异物等等疾病,需要清理耳朵。
黄家军表示,采耳店工作人员一般没有经过系统医学学习,可能对耳朵结构不是非常了解,操作不是很规范,在掏耳朵的过程中增加耳朵损伤的风险;其次,消费者不清楚采耳店采耳工具的消毒情况怎么样,有交叉感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风险。
11月7日,记者分别就“采耳是否需要具备相关资质”及“采耳师是否需要获取相关从业资格证才可上岗”等问题联系了海口市市场监管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问题由卫健委负责。记者又根据这类问题联系了海南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却被告知此类问题应由海口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采耳行业的资质及从业资格证是否属于监管空白地带?躺采服务是否合规?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
【责任编辑:符月莹】
【内容审核:张美儿】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