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街道、秀英港、秀英村……海口这么多“秀英”,你都分得清吗?

2022-11-15 21:01 海拔新闻

秀英街道、秀英港、秀英村……海口这么多“秀英”,你都分得清吗?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许文玉 杨燕 摄影报道)地名与人名一样,既是一种称谓,也是一种符号,海口有秀英区、秀英街道、秀英港、秀英村、秀英炮楼、秀英炮台……这么多个叫“秀英”的地点,你都分得清吗?

秀英区

据了解,秀英,原为一小村庄,古称小英村。清代,小英村改称秀英村,1947年,设秀英乡。解放后,1950年6月,成立秀英乡人民政府,1953年改设秀英街道领导小组,1956年改称秀英居委会。1960年1月,成立秀英街道办事处。1980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1982年9月,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秀英区是海口市的四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海南省省会海口市的西北部,东接龙华区、西邻澄迈县,南与定安县接壤,北临琼州海峡,总面积511.5平方公里。

居住在秀英区60年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见证了秀英区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儿童时期,老家的路是泥土路、喝的水要去村里的水井担回家……现在老家不仅铺了水泥路,家家户户还装了自来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真的太好了。”王先生说道。

秀英街道

秀英街道是1982年成立秀英区后,于1989年9月重新设立,一直至今。秀英街道是秀英区典型城乡区域,东至丘海大道,南至南海大道,西至港澳工业开发区,北至海盛路及海秀西路。下辖秀海(1958.8)、秀华(2001.5)、秀新(1997.11)、秀中(1997.11)、高新(2009.5)5个社区居委会和书场(1995.9)、向荣(1995.9)两个村委会。“以前的人口很少,随着城市的发展,秀英街道也越来越繁华,人流量多了,道路繁忙了,我们出门更加方便了。”看着如今的秀英街道,张女士笑着说道。

秀英港

港口,是滨海城市的发祥地。港口推动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港口的发展。据了解,秀英港在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已经正式开港办理外贸运输业务和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是宋元以来与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商埠。

港口始建于1936年,商人于秀英集资修建了全岛第一座人工混凝土结构的码头,长43米,为了纪念于秀英,港口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海南秀英港。

秀英港作为海南省的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中心、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它在我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中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海南省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200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港口功能布局,按照海口市城市规划和海口港建设规划,琼北三港(秀英港、海口新港、马村港)合并,统称海口港。

船长李宁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以前1艘船能装12辆东风牌货车就不得了,现在几十米长的半挂货车都能装几十辆了。”真切地感受到了秀英港可停泊船只从千吨小船到万吨巨轮的华丽转变。

秀英炮楼

秀英炮楼位于秀英区业里村,始建于1925年,占地约100平方米。记者在业里村看到它时,楼体通身黝黑,且爬满了岁月的痕迹,虽然它饱经风霜,但依旧挺立在公路旁,在盗匪猖獗的年代、在日寇侵琼的时期、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秀英炮楼见证了琼崖军民同仇敌忾抗倭御敌的不屈抗争史。

“秀英炮楼是琼崖军民同仇敌忾抗倭御敌的不屈抗争的见证,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它,作为海南岛23年红旗不倒的抗战元素之一,秀英炮楼应成为爱国教育基地,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了解并保护它。”

秀英炮台

不同时代的历史文物,是一个地区历史记忆的直接呈现物,总能直观而深刻地扣响后人的心扉。秀英炮台不同其他拥有“秀英”二字的地名在秀英区管辖范围内,虽然秀英炮台有“秀英”二字,但它却位于海口市龙华区。

据了解,秀英炮台位于海口市秀英港区东南侧,海秀大道秀英村,炮台北侧原来的海水区域已经被后来的围海造地工程填没。秀英炮台与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广东虎门炮台同为清代晚期闻名遐迩的海岸炮台,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

位于海口市海秀路北侧秀英村后面。炮台共有拱北、镇东、定西、振武、振威五座,在两百米长的海岸小山丘上东西直线而筑。炮门朝北,面临大海。两排兵房、弹药库相对,中间是大操场。操场两边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富有生机。整个炮台连同附属建筑物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

据了解,原炮台大炮已于大跃进时被焚毁,现炮台陈列大炮为按比例缩小的仿制品。其规模如此宏大,可见当时政府对它投入的精力之多,对抗战成功的渴望,其守卫国家的心之迫切。

秀英村

秀英村与秀英炮台一样,虽然有“秀英”二字,但它位于海口龙华区海秀中路。这里是一个城中村。一条条窄小的古巷,密密匝匝拥挤在一起的平房……初入其中,很容易便会迷路。而因秀英村靠近海口多个商圈,交通便利,且房租低。对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初来乍到的外来务工者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秀英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商店、理发店、早餐店……各种店铺都有,能满足日常生活,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提供了方便。”市民王先生说道。

地名是地方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历史的活化石。说了这么多有“秀英”二字的地点,你了解了吗?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走走逛逛。

【责任编辑:符月莹】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