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三年推出112项制度创新成果 108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11月15日上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据介绍,示范区三年来已形成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100+”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由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于2019年11月揭牌。
制度创新“100+”: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三年来,示范区在规划管理、生态环保、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领域,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第三年,示范区共推出39项新成果。在规划管理领域,新增3项成果,着眼于世界级水乡客厅建设,出台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水乡客厅一体化管理运营规范等成果,为打造长三角功能样板区提供高水平规划支撑。在生态环保领域,新增4项成果,如针对省界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难题,建立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实现饮用水水源地协同保护治理。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推出2项成果,在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基础上,出台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片区和项目,积极探索“协同达峰、合作中和”有效路径。在要素流动领域,新增11项成果,出台示范区人才建设若干意见、产业链强链补链实施意见,推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科创金融、绿色保险、知识产权保护、绿色认证等“一揽子”举措,让人才、数据、资金、知识等要素更加畅通流动。此外,在共同富裕、项目管理、土地管理、财税分享、公共服务、信用管理、体制机制等领域,新增19项成果,比如,出台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制定出台示范区第三批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三年共实现45个公共服务项目共建共享;上线运行E企融信易贷服务平台,完成授信累计25.9亿元,帮助一批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等。
项目建设“100+”:108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总投资超5630亿元
一体化为示范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11家,较上年增长31.5%。
三年来,示范区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5630亿元。其中,生态环保重点项目16个,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通过三年持续推进,将实现23公里岸线贯通,水质进一步提升。太浦河蓝带计划将在年内完工,全长22公里,工程总面积28.7万平方米,为打造“世界级湖区”夯实基础。西岑水质净化厂、淀山湖工程(一期)已开工建设,湖荡整治及河湖连通等项目正抓紧实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20个,沪苏湖铁路、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等加快实施,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年底前开工,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提速,跨域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也不断推进。
此外,示范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多层次跨域链接,三年着力推进产业创新重点项目35个;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推进公共服务重点项目19个;聚焦先行启动区整体规划建设,形成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一厅三片”重点项目18个。
与此同时,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已集聚53家高能级主体,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三年推出112项制度创新成果 108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责任编辑:蒋 杰】
【内容审核:曾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