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鸭还是“啃”的香——探寻三亚人的“啃鸭文化”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实习记者 杨雪梅)说起吃鸭子,全国各地吃法五花八门,但要说哪里的鸭子吃得最原汁原味,就不得不提海南三亚。在三亚吃鸭子更地道的说法叫做“啃鸭”,一个“啃”字足可见三亚人对于喜爱吃鸭的程度之深。而从香草鸭到湾坡鸭,一道道鸭肉美味都代表了是每一位三亚人童年中的“妈妈味道”,都在述说着三亚人的“啃鸭文化”。
三亚孩子共有“啃鸭记忆”——老鸭店
想要说清三亚人的“啃鸭文化”,便绕不开一家家老鸭店。三亚人对于老鸭的喜爱,丝毫不逊色于白切鸡,老鸭店是很多三亚人共有的记忆,也见证了不少人啃着鸭肉的童年。
好吃的老鸭,一定要选用一年以上的散养麻鸭,如果是咸淡水交汇处放养的则更好。老鸭的烹饪关键要煮好鸭,煮鸭还是清水加上葱姜蒜和适量的盐巴。但是在下锅前,厨师要先拎着鸭脖,在热水中快速烫下鸭子外皮,据说这样操作,煮熟后的鸭子,皮会更有弹性。大桶内焖煮三十分钟以上,老鸭可达到皮脆肉嫩的状态,吃起来更有嚼劲,是本地老客最熟悉又上瘾的口感。
再者,吃老鸭,还少不了的是本地产的小蒜,拍碎的蒜加上鸭汤,挤点小青橘,再滴几滴白醋,这便是正宗的老鸭蘸料。虽平淡无奇,但爽口解腻,把鸭肉的香衬托得恰到好处。除了老鸭,酸甜罗非、豆酱焖海鱼、葫芦瓜炒粉丝,干煸老鸭,这些看起来普通的三亚家常菜,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一家老鸭店就是一片三亚人心中的“啃鸭文化中心”。许多三亚人都是从爷爷辈就开始光顾林海丽的香草鸭,将这道美味传承下去。如今年轻人们也寻找美味耐心地等着啃鸭子,老鸭也成了很多外地人念念不忘的三亚味道。
“啃鸭”界的新菜单——香草鸭
除了老鸭,近年来“香草鸭”的美味也在三亚人中“口嘴相传”,成了“啃鸭”新菜单。在三亚市区,林海丽家的香草鸭已经火了好多年。作为主打菜,香草鸭既是菜也是店名,虽然换过多个地方,但是林海丽一家还是成功地把香草鸭做成了三亚的特色美味。
开店以来,林海丽家的香草鸭店每天中午都要将当天要用的草鸭提前处理好,因为每天都会接到常吃香草鸭的老客的电话预定,老板需要提前将鸭子焖上,这样既不耽误时间也不错失美味。而这样的美味之所以能延续,离不开鸭子本身的优良品质。
想要将香草鸭做得好吃,首先得选用耐煮的散养鸭子,而三亚人常吃的就是一种溪边散养的鸭子,主要吃香草和鱼虾螺,体型虽然不大,但是肉质紧实,还有独特的香味。
另外独特的工艺也是出产这道美味的关键。在三亚,各家香草鸭的标配离不开红泥小火炉搭配着土陶锅。切好的鸭肉加入葱姜蒜炒至断生,其间加入包含姜黄在内的秘制香料,随后转至陶锅内焖煮。在长达三十多分钟的时间内,服务员会不断翻看锅内汤汁情况,确保肉不粘底又能鸭肉软烂。
焖好的香草鸭,料汁充分包裹着鸭肉,虽然比较烫,却香气四溢,让人停不下来。除了肉吃得香,配菜也是一绝。当香草鸭肉吃到一半的时候,香草鸭的灵魂配菜——小芹菜与小葱就可以下锅了。煮不到一会儿,配菜就把焖鸭的汤汁瞬间吸走,吃上一口,配菜可比肉还香。
美味“啃鸭”的终极食材——湾坡鸭
三亚人爱吃鸭,更爱吃原汁原味的鸭,这样饮食习惯让三亚人用心追求更加优质的食材。早年,紧邻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湾坡村面海环山之中多有天然形成的温泉,村内采用自然放养方式的湾坡鸭,或在温泉或在湖边,以螺、稻谷、虫子为食,每一只都长得膘肥体壮,随后又引进了由樱挑谷第二代和北京鸭杂交培育出的鸭子,找出了适合当地饲养,肉质优、增重快的“湾坡鸭”品种。2009年,湾坡鸭更被国家商标总局批准注册了湾坡鸭商标。
自养殖湾坡鸭以来,三亚人对吃鸭的热爱又进了一步。湾坡鸭的做法很多,其中最为经典的吃法莫过于白斩和干煸,白斩湾坡鸭最为适合本地人胃口,至于外省游客则多点干煸,两种吃法都保存着湾坡鸭的独特的肉质美味。
白斩湾坡鸭的做法很简单,将湾坡鸭放入高汤中浸煮45-50分钟,鸭身表皮呈现漂亮的金黄色,随着厨师手起刀落,一盘原汁原味的白斩湾坡鸭便做好了。配上由蒜头、姜等制作而成的灵魂蘸料,鸭皮金黄薄嫩,鸭肉质感鲜嫩爽滑,还带有弹性,吃下去满嘴都是甘香而不油腻,越嚼越香。干煸湾坡鸭也是一道令人垂涎的美味,掀开砂锅盖子,汤汁咕嘟地冒着泡,浓郁的酱汁裹挟着鸭肉,绝对不可错过!
从老鸭、香草鸭到湾坡鸭,三亚人的“啃鸭文化”早已根深蒂固,是三亚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篇。品味三亚,也不可错过这一道道鸭的美味。
【责任编辑:文建豪】
【内容审核:林春森】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