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复阳”?吴尊友解读
1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文称,“复阳”的人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复阳”后,再次出现症状,且有加重趋势,几天都没有缓解的患者,需要就医处理。
吴尊友表示,所谓“复阳”,是指那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达到临床治疗康复标准后,在随访观察期间,明确没有接触到任何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情况下,且排除了污染和样本错误等可能,又检测出核酸阳性的现象。患者只有在第一次感染时做了病毒基因测序的基础上,对于第二次阳性再次进行病毒基因测序,如果两次测序的结果完全一致,则判定为“复阳”的可能性大,也存在发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但比较小。
吴尊友说,产生“复阳”现象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一是感染者的整体免疫力低下,无法完全彻底把体内病毒清除干净;
二是感染者的局部粘膜免疫有缺陷,“复阳”可能仅是未清除的局部粘膜中的病毒排出;
三是感染者使用抗病毒小分子化学药太早,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尚未启动,虽然药物抑制了病毒复制,但药物无法杀灭病毒(或无法清除病毒),真正清除病毒的还是要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当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出现核酸阴性,停止使用药物后,未清除的病毒量虽然小,但又逐渐复制、出现反弹。
吴尊友不建议大家过度关注自己是否会出现“复阳”,在明确自己感染新冠后,核酸或抗原检测转为阴性,如果不再有任何症状,不建议频繁地做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即使是“复阳”的人群,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复阳”后,再次出现症状,且有加重趋势,几天都没有出现缓解迹象的患者,需要就医处理。因为过早使用化学药物在停药后出现“复阳”,且又再次出现临床症状的人群,需要注意休息和佩戴口罩,防止病毒传播的可能。
(原标题:为什么会“复阳”?吴尊友解读)
【责任编辑:符月莹】
【内容审核:林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