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从习主席新年贺词中读懂中国

2025-01-03 14:58 央视网

热解读|从习主席新年贺词中读懂中国

新年寄语,国之回望,镌刻民族发展的轨迹、描绘强国追梦的画卷,亦心系百姓美好的福祉、情牵你我奋进的梦想。

2024年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辞旧迎新之际,回望“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见证令人感慨、难以忘怀的一个个瞬间,必当溯源我们的力量之源。习近平主席将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处:“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甘肃考察途中,来到陕西宝鸡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日月经天,岁月流转。新时代的中国,“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

不平凡的2024年,我们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上步履铿锵。

透过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我们可以从来之不易的年度“成绩单”中,读懂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深刻理解不断把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人民幸福推向崭新高度的今日中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节节攀升的经济“曲线”折射出“中国之治”下乘风破浪的活力中国。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不仅连续第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还迈上突破1.4万亿斤的新台阶。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提到“中国碗装了更多中国粮”。这是自力更生、未雨绸缪的自信中国。

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中国之制”新优势,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

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2024年,创新的中国,都创造了什么?

从新能源汽车突破产销纪录到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成果层出不穷到中国建造向世界展示非凡实力……这些举世瞩目的创新成就,习主席如数家珍。他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不吝赞叹,称这“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一次次踏入创新要素最活跃的产研一线,调研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成果转化……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中国这一年全球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成为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时刻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行走在人民中间,将改善民生福祉当作“头等大事”。2024年,总书记国内考察调研走入12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幸福梦”“安居梦”“乐业梦”“安康梦”……老百姓最初的梦想一一实现。

翻开2024年的国家账本,民生支出被放在优先位置。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不断顺应人民期待、满足群众需求,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见人、见事、见精神。习近平主席深情表达对人民的敬意和赞赏:“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聚焦新时代十四亿多中国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奋斗者群像:青年一代“昂扬向上、自信阳光”,人民子弟兵“展现新风貌”,光荣属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也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切合中国实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习近平主席寄语每一位追梦人:“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原标题:热解读|从习主席新年贺词中读懂中国)

【责任编辑:王俊超】

【内容审核:吴钟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