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消费提示

2025-04-28 21:35 海拔新闻

海口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消费提示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徐明锋)随着“五一”假期临近,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等消费活动将迎来热潮。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近期市场消费特点和往年节日消费热点,于4月28日发布“五一”假期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规划、理性消费,警惕潜在消费风险。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签订合同防风险,踏青出游常欢笑。“五一”假期出行人流量大,车船机票紧张,热门酒店价格上涨,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时,应选择证照齐全、资质良好、信誉度高的正规旅行社。务必与旅行社签订书面旅游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行程的各项细节,包括具体景点安排、行程路线、食宿标准、交通工具、自费项目、违约赔偿等内容,防止行程变动引发纠纷。理性面对旅行社之间的低价竞争,尤其要警惕“零元游”“超低价团”等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诱惑陷阱。

错峰出行览美景,特产消费别掉坑。“五一”期间,热门景区、繁华商圈和网红“打卡”点位等易出现“人从众”现象,建议通过景区官方平台或目的地文旅部门官网查询实时客流、预约规则,优先选择小众景点或非高峰时段出行。自驾游时提前规划路线,使用导航软件预判拥堵路段,避免“堵在路上、误在途中”。旅游购买当地土特产时,可按需选购,避免冲动消费,注意辨别虚假宣传,不轻信商家违反常识、夸大功效的介绍。选购高价值产品时,可参考查询网上价格,做到货比三家心中有数。

餐饮安全摆首位,吃饱喝足必无忧。“五一”假期期间气温上升,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状况良好、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查看商家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是否在有效期内,避免选择无证经营或卫生条件差的商家。同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酒类商品,警惕“特供酒”“专供酒”等虚假宣传。要留意收费标准、是否明码标价,海鲜类菜品还要关注计价单位,对于“时价”等模糊标价在消费前要予以明确,结账时仔细核对账单明细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防止“低标高结”“价外加价”等情况,切记不要食用“野味”等新奇或高风险食物。

购物促销细甄别,预付消费不大意。“五一”期间要理性看待商家的各类打折促销活动,不被特价、优惠、打折等促销方式所迷惑,不被精美外包装图片所蒙蔽,特别是在浏览直播购物或网红带货时,应谨慎选择平台和渠道,详细了解推荐产品的质量价格等情况,切勿盲目跟风。应坚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绝不与卖家私下约定其他交易方式,不轻信、不接受任何直接汇款至个人账户的形式。对于美容美发、洗衣洗车、健身娱乐等行业的预付式消费,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式消费卡时,要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预付消费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服务项目、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和促销诱惑,对预付费用的退款或继续使用明确约定,避免发生消费纠纷时无据可依。

此外,文娱购票须理性,票务刺客得严防。“五一”期间各项文娱汇演和观影活动较多,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活动主办方官方购票渠道进行购票,如官方网站、官方APP、官方授权的售票平台等,最大程度地确保票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要轻信“黄牛”或不明来源的售票渠道,保持警惕,增强防骗意识,避免遭遇假票或无法入场的风险。在购票前,消费者应仔细核对门票数量、价格、风险警示、退票退款限制等信息,确保自己对购票条款有充分的了解。部分演出要求实名观演,购票时需录入个人身份信息,消费者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将身份信息透露给黄牛、代拍等第三方渠道。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主动索取消费凭证,保留好相关的原始票据、聊天记录、电子交易码等有效凭证,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持冷静,可先行与商家协商处理,若协商不成,可及时拨打12315、1234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公众号、手机App等渠道投诉举报。

【责任编辑:刘如英】

【内容审核:吴钟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