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25年汛期水风旱灾害风险研判报告

2025-05-06 22:37 海南省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海南2025年汛期水风旱灾害风险研判报告

2025年汛期水风旱灾害风险研判报告

4月28日,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务厅、省气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海南电网公司10个单位开展2025年汛期(5月15日~11月15日)水风旱灾害风险研判,研判情况及防范建议如下:

一、预测预报情况

(一)气象灾害风险

一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灾害总体接近常年。预计,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6~8个,其中: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4~5个,登陆海南岛的热带气旋1~2个,强度总体接近常年。首个影响海南省和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可能均在6月中旬;最后一个影响海南省和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分别在12月中旬和10月下旬。其间,强台风严重影响海南岛的可能性较小,但可能存在个别较强台风影响海南省。

二是降雨。暴雨洪涝灾害总体略重于常年。预计,雨季开始期在5月中旬,结束期在10月下旬;汛期各地总降雨量接近常年,其中5月、6月、7月和11月偏多5%~25%,8月、9月和10月偏少5%~20%。

三是高温。高温灾害总体略重于常年。预计,汛期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7月和11月偏高0.1~0.3℃,5月、6月、8月、9月和10月偏高0.3~0.6℃。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数较常年略偏多。

(二)海洋灾害风险

一是海浪。预计,南海海域将出现灾害性海浪过程13~16次,累计天数为35~40天,5月、7月、8月、9月、11月的巨浪天数略偏多。

二是风暴潮。预计,海南岛沿海将出现3~5次台风风暴潮,7~10月为台风风暴潮频发期。

三是天文大潮。预计,5月、10月、11月和12月海南岛沿海天文潮潮位较高,其中:海口秀英潮位站10月、11月和12月,乐东莺歌海潮位站11月、12月,东方八所潮位站5月、10月的天文大潮将出现超过当地蓝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东方八所潮位站11月、12月的天文大潮将出现超过当地黄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三)水旱灾害风险

一是三大江河来水。预计南渡江龙塘站来水与多年同期基本持平,万泉河加积站和昌化江宝桥站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0%。

二是洪水。预计,江河洪水超警、超保情况少于2024年,略重于2023年。南渡江上游福才站、白沙站,昌化江上游通什站可能于9月超警戒水位。

(四)地质灾害风险

预计,地质灾害总体接近往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与2024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和影响程度持平,类型主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崩塌所占比例较大,重点防范期主要在7~10月,高风险时段为台风、暴雨、特大暴雨和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期间。重点防范目标包括:

一是重点防范市县。万宁、陵水、琼中、琼海、保亭、白沙、五指山、三亚、昌江等市县的中低山谷和丘陵。

二是重点防范隐患点(区、段)。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牛岭地区,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公路沿线、王下乡南方村和洪水村等区域,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牙打村泥石流隐患区域,琼海市会山镇大罗岭和琼中县吊罗山附近山区公路沿线,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的高陡削坡段。

三是重点防范对象。在库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域内的城镇、村庄、学校、景区等人口聚集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沟谷河道,矿区,农村切坡建房点,以及位于高陡边坡、沟口周边以及位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影响范围内的在建工地工棚等。

二、综合风险分析情况

(一)警惕极端天气风险。近年,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多发、强发趋势,特别是热带气旋登陆次数减少、登陆强度显著增强;秋季暴雨次数增多、综合强度增强。需警惕极端强降雨、流域性洪水等灾害风险。

(二)警惕台风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据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统计,2024年我省共发生42起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预计今年汛期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和影响程度与2024年持平,台风暴雨期间,需防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要严防人为活动叠加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加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交通领域施工区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

(三)警惕水风旱灾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一是5~11月,海南正值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交叉时段,水稻需水量较大,阶段性高温干旱过程会对早稻生长、灌浆以及常年蔬菜、荔枝等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台风、暴雨易造成作物倒伏以及常年蔬菜泡水、烂根甚至绝收,部分水产养殖池塘因汛易导致溃塘、溢塘现象发生,需防范畜牧养殖灾后疫病暴发以及泥石流和塌方对新建养殖场的影响。

(四)警惕台风期间的渔业风险。一是台风期间,渔港大量渔船聚集,容易发生碰撞、走锚和火灾;渔船或涉渔“三无”船舶存在违规出海、顶风出海、不按要求回港避风、关闭通讯导航设备规避监管等违规违法行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二是休渔期(5月1日12时~8月16日12时),还需关注少数垂钓作业渔船的海上作业安全。三是全省渔港停泊容量有限,台风期间的渔船停泊调度工作存在一定压力。

(五)警惕高温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截至4月28日,海南岛已有15个市县先后达到轻度或中度气象干旱状态。预计今年汛期我省气温较常年偏高,春夏季节将有阶段性高温干旱过程,需关注电力供应、水库蓄水保水、农业生产灌溉等工作。

(六)警惕台风期间的灾害叠加风险。台风影响期间,风暴潮、暴雨、天文大潮“三碰头”或风暴潮、暴雨、天文大潮、洪水“四碰头”等灾害叠加对临水的低洼地区、滨海旅游区、养殖区、沿海重点工程、重要园区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七)警惕台风暴雨期间的交通领域安全风险。一是琼中、白沙等中部山区河道坡陡流急,强降雨易引发突发性山洪,冲刷施工便道及生活区。二是部分水库下游的施工工地,如遇超标准洪水或水库泄洪,可能导致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及设备被淹。三是沿河或涉河施工区域受河道行洪能力限制,暴雨期间河水易漫过路面,淹没作业面并冲毁临时结构,威胁施工机械及人员安全。四是台风期间,特别是10级以上台风影响时,建设项目临时设施和建筑物等可能发生垮塌。

三、防范建议

(一)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防范应对准备。一是紧盯风情、雨情、水情、工情、灾情、险情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变化,滚动、精细提供预报信息,及时发布台风、暴雨、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和预警信号,及时“叫应”高风险区域责任人,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二是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和应急队伍物资储备,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点、旅游景区、危房、易淹易涝住宅小区、在建工地、渔港、公路桥梁、电力设施、房屋市政工程等重点领域和部位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特别是落实好“山边、水边、海边”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自建房和危旧房屋使用、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安全管理措施。

(二)加强江河水库安全度汛措施。一是加强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加强水工程的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复查,强化水库、水闸、堤防以及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二是切实落实病险水库、水闸的安全度汛措施,严格执行病险水库腾空度汛规定,该腾空的水库要坚决腾空。三是落细落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重点关注临高县抱美一水库、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向阳水库和万宁市龙滚水闸、文昌市坡柳水闸加固工程汛期的施工安全,提前落实预案和相关安全管控措施,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四是加强水雨情监测预报和水库科学调度,及时向洪水易发区、城市易涝点、山洪灾害易发区、水库泄洪影响区等重点区域发布预警信息,及时转移受影响区域群众,做好相关安全防范措施。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研判,快速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及时组织群测群防员和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巡查排查,第一时间掌握风险隐患变化情况。加强值班值守,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时,快速上报信息,及时协助转移受威胁群众,严防已转移人员在危险解除前擅自返回。二是进一步压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结合海南省全域、全类型、全覆盖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加强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以及各行业领域地灾隐患排查巡查等工作。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做好重点防范市县、区域和对象,特别是山区道路沿线、施工工地、临建宿舍、旅游景点、重点水库库区、校舍、石油天然气管线沿线、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以及其他重点防范对象和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工作。

(四)加强海上和低洼区域的防范措施。一是密切关注台风、海浪、风暴潮、天文大潮等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向海上船舶、海上作业平台、滨海旅游区、渔业养殖区、渔民、船长、游客等发布预警和防范提示,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加强船东和渔民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休渔期的时机,全面开展渔船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全面排查整改老旧渔港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在建渔港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渔船全海域监管理念,密切协同配合,压实监管责任,发现渔船未及时回港避风等情况,要及时介入干预处置,确保渔船“有船位、能联系、已编组、召即回”,并根据风险情况,及时组织渔船进港避风或机动避风。三是台风影响期间,加强滨海区域、海堤的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劝导公众远离危险区域,转移或加固滨海设施,及时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四是建立健全低洼地区风险隐患和受影响群众台账,建立洪水、风暴潮、天文大潮、内涝预警和应对联动工作机制,确保低洼地区收得到预警、受影响群众来得及转移。

(五)加强农业领域的防汛防风措施。一是持续加强气象、水务、农业农村、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机制,及时指导做好种植业、热带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的防汛防风措施。二是台风暴雨影响前,及时加固高秆作物,提前修剪过密枝条,检查修复畜牧养殖业栏舍和排水设施、水产养殖池塘、堤坝、进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做好老旧池塘堤坝加固和排水渠道疏通措施。三是加强农户和养殖户的防灾减灾宣传指导,普及“畜禽防淹急救”“灾后消毒五步法”等实用技能;加强病虫害防治,提前储备救灾物资,严防灾后疫病暴发。

(六)加强交通领域防汛防风措施。一是对“两区三厂”(生活区、生产区、钢筋加工厂、拌合厂、预制厂)以及人员密集地区开展地质灾害筛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测和防护等,重点强化鹦哥岭项目等施工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高边坡路堑施工区域的日常巡查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二是做好施工现场设施的雨前检查加固、雨后检查评估工作;适时停止高空和露天电气作业;建立直达参建人员末梢的预警传递机制,确保危险区域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严格按照施工度汛方案落实涉河或河边项目的安全防洪措施,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

(七)做好高温干旱天气防范工作。一是加强水源调度,落实应急供水(调水)措施,确保城乡生活供水安全。对出现旱情的地区,加强水库供水调度,组织发动群众抽水抗旱保灌。二是加强气象、水务、农业农村、应急等联合会商研判,动态部署防汛防风防旱措施,加强水工程调度和雨洪资源利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蓄水防旱。按照“先用江河水后用水库水、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水库电调服从水调”等原则,强化水库、灌区用水调度,科学调配水资源,优先保障人民饮用水需求。三是针对海南岛高温天气过程,西北部地区荔枝果园要抓好水分管理,做好果园土壤保水保湿工作,以利增产丰收。四是强化能源电力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做好一次能源的供应保障,增强电力生产供应能力,加强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确保高温天气下电力供应平稳安全有序。

【温馨提示】

发生突发事故时,根据事故类型第一时间拨打110、119、120、122等报警电话,或拨打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值班电话0898-66771111、66771112。

(原标题:海南2025年汛期水风旱灾害风险研判报告)

【责任编辑:王俊超】

【内容审核:孙令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