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强政银企对接沟通 加大对创新型企业金融支持

2025-06-17 19:17 海拔新闻

海南加强政银企对接沟通 加大对创新型企业金融支持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许文玉 柯育超 摄影报道)6月17日,“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场)——《海南省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专场在海口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省工信厅在当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来支撑海南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贯彻落实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与省科技厅等部门共同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海南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与科技处处长鄯晋晓介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实施系列惠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超过50%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或设立研发机构。

二是持续开展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累计培育42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10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中11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盘科技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工厂;3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培育9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是鼓励装备首台套研制,2022年以来共评审认定78个首台套项目,初步统计通过验收的项目将累计带动固定资产社会投资6.9亿元,产品签订销售合同额达44.0亿元。

鄯晋晓表示,搭建产业链创新体系方面,一是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聚焦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坚持国际创新合作,引进晖致等一批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创新型外资企业。

二是释放自贸港税收政策红利,优化创新生态。2023年10月以来,省工信厅会同省商务厅、海口海关牵头开展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应用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全省提出加工增值申报试点企业累计达188家、获批试点资格企业123家、享惠企业46家,享惠企业涉及食品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械等7个行业。

三是打造产业集群。累计认定13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海口市秀英区生物医药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发挥海南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的优势,在种业、深海、航天三大领域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以“3+3+3”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推动《行动方案》落实。

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形成创新优势。同时,利用好海南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奖补作用,要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水平。二是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挥“首台套”等政策牵引作用,深度融入和服务保障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等重大战略,打造南繁、深海、航天三大科技创新高地。

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以《行动方案》及企业创新“单列赛道”等配套政策出台为契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重大需求凝练机制。坚持“产业出题、企业立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模式,支持企业常态化参与科技创新政策咨询、重大决策、评审评价。二是抓好数智化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突出海南特色,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海口市等城市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带动全行业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培育认定基础级、先进级智能工厂,积极推荐申报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

着力构建产业创新矩阵,一是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强政银企对接沟通,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二是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三是积极培育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结合产业优势,聚焦“五向图强”,在深海、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培育打造中试平台。重点围绕商业航天、深海等领域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责任编辑:谢镇蔚】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