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多举措并举 全力防范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黄桂风)近期,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持续蔓延,广东省佛山市已出现基孔肯雅热本地暴发疫情,形势严峻。与此同时,儋州市近期高温多雨,蚊虫繁殖活跃。鉴于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均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儋州迅速行动,各部门联动,全方位加大宣传防控力度,全力切断蚊媒传染途径,守护广大居民的健康。
据介绍,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潜伏期1至12天,通常3至7天,突发高烧、剧烈关节痛是典型症状。
儋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科负责人许治霖提醒居民做好个人防护:加强门前屋后积水清理,及时倒掉盆盆罐罐中的积水;有条件尽量安装蚊帐、纱门纱窗;外出时穿上长衣长袖或喷洒驱蚊液;若出现发热、出疹、关节痛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近期两周内的行程,以便更好地针对蚊媒传染病进行治疗。
除做好个人防护外,环境灭蚊是防控的关键。居民需每周清理积水容器,储水容器要加盖密封,在静水中投放灭蚊药或养鱼。目前,儋州疾控部门已联动各部门开展全面防控措施,从源头上切断蚊媒孳生链。
在儋州城北社区,社区网格员积极张贴防范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宣传海报,走访周边商户和居民,发放防范宣传手册,督促商户及时清理店内垃圾和积水,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儋州市城北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曾红介绍,社区还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向居民普及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接下来,将组织辖区居民、网格员以及各物业小区开展卫生大扫除,营造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
据悉,为进一步动员全体居民参与防控工作,7月25日,儋州市健康儋州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致儋州市全体居民朋友的倡议书》,具体内容如下:
翻盆倒罐清积水,不给蚊虫留温床
室内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托盘留有积水。及时清理厨房和卫生间闲置容器、饮水机托盘等积水。重点排查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树洞、绿化带等地,及时清理废弃容器、水养植物的容器、轮胎、塑料垃圾、竹筒、树洞等积水。各种闲置盆罐、玻璃瓶等,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
积极动手灭蚊虫,家里家外无死角
家里家外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卫生杀虫剂灭蚊。施药前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关闭0.5~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至少20分钟,人方可进入室内,也可使用电蚊拍等工具击杀。
严防死守防叮咬,个人防护记心间
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日出、日落前后2小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在外露的皮肤上可使用含有驱蚊成分的产品涂抹。
旅途防护不松懈,平安出行才舒心
出行前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状况,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备好驱蚊剂等防蚊物品。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旅行归来后14天内留意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旅行史和暴露史。
出现症状别拖延,及时就医早治疗
全体居民朋友们如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设有发热门诊的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近期如有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请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
蚊虫防控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力军。儋州呼吁全体居民从今天起,将“清积水”变成生活习惯,让“灭蚊虫”成为家庭任务,使“防叮咬”成为出行标配,共同守护洁净家园,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刘如英】
【内容审核:李彦昆】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