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你还这样喝冰饮吗?很可能致命!

2025-08-12 19:35 海拔新闻

炎炎夏日,你还这样喝冰饮吗?很可能致命!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柯育超 摄影报道)在骄阳似火的盛夏,在球场肆意挥洒汗水后,赶紧来一瓶冰饮并一口气喝下,可能是很多人眼里最痛快的消暑方式。然而,这种夏日常见的做法,很可能让身体瞬间“崩溃”。近日,“喝冰饮猝死”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广大网友关注并讨论。有网友表示,身边出现过因喝冰饮后出现不适的案例;也有人担心,酷暑难耐,不喝冰饮如何消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解暑方式?8月12日,记者在海口进行了采访。

运动后喝冰饮猝死案例时有发生

据媒体报道,日前,福建福州19岁的男孩小辉(化名)刚从球场上挥洒完汗水下来,这时他拿起一瓶冰镇饮料,“咕咚咕咚”灌了下去,冰凉的饮品滑过喉咙的时候,爽快感瞬间袭来,可没想到这份舒适只持续了不到5分钟,一阵猛烈的胸痛突然袭来,他捂着胸口蹲在地上,脸色惨白,休息了一会后仍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球友见状,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小辉被送往医院,确诊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其实类似的事件在近年来时有发生。近日,杭州34岁的王先生(化名)打羽毛球时突感胸闷,喝了一口冰饮料后症状加重,遂紧急送医救治。历经120分钟心肺复苏与26次除颤,终于脱离危险。诊断显示,他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导致呼吸心跳骤停,随后接受了心脏介入手术并成功植入冠脉支架。王先生心脏血流恢复,生命体征也逐步稳定。经了解,王先生平时虽然爱运动,但因为工作加班,有长期熬夜的习惯。这种长期的睡眠不足和疲劳状态,使得他的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对突发刺激比较敏感。

此外,2021年7月,湖南株洲一名24岁的小伙在室外打篮球时突然心跳骤停,倒地不起。经过抢救,最终还是不幸身亡。目击者称,当时天气炎热,他下场后未走动,且喝了大量冰水,意外就发生了。

2019年7月,浙江绍兴28岁的小杨(化名)在仓库卸货时,一口气喝完整瓶冰水。5分钟后,他感觉胸闷、手麻、胸痛。送去医院后,他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所幸送医救治及时,保住了性命。

夏季猛喝冰饮的大有人在

一瓶看似能解渴降温的冰饮,怎么就成了夺走性命的“隐形杀手”?在炎炎夏日里,还有多少像这样藏在清凉背后的健康陷阱?记者走访了海口部分室外篮球场后发现,大部分的球友依然有运动后饮用冰饮料或冰水的习惯,他们认为在运动过后喝上一口冰镇饮料是一件非常舒畅的事,尤其是在海南炎热的夏天,无论比赛的输赢,都需要一瓶冰镇的饮料或矿泉水。

“当然要喝冰的了,不然大汗淋漓的,怎么快速解暑?而且这两天又很闷热。”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知道运动后喝冰饮会造成身体不适,但为了快速解暑,他表示只要不大口灌冰水即可。“夏天打球后喝冰水肯定不好,但是只要喝一小口就行。”李先生说。

小王则表示,自己此前也经常在运动后大口喝冰饮,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协调得很好。“以前打球都是经常喝冰可乐或冰椰子水的,觉得一下子喝下去很舒服,但是后来听说有人因为这样住院了,我也就开始不这样喝水了,同时也劝朋友别这样,身体健康才最重要。”

走访中,大部分球友均表示剧烈运动后不宜大量饮用冰饮,有些球友会选择只抿一小口。但也有很多球友会无视朋友的劝导,选择猛喝冰饮。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球友们对运动后补水饮料的选择也是五花八门,有的选择冰镇的矿泉水,有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冰饮(如可乐、健力宝等),而大部分的球友还是会选择冰镇的功能性饮料。一名小卖部的老板表示,冰镇的功能性饮料是绝大多数球友选择的产品,而且卖得比较多,各品牌矿泉水则次之。

四种情况下忌喝冰饮

据2023年《中华消化杂志》一项研究指出,夏季因饮用冰水引发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较春秋季增加了约38%,其中以运动后饮用者最为集中。这也许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被忽视的健康风险。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朱厚玲医生表示,其实,冰镇饮料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它的致命性往往藏在“特定条件”里。当身体处于极端状态时,它就可能成为诱发恶性心血管事件的“扳机”,扣动危机的开关:当突然大口喝下极冷的液体时,咽喉和食道入口处的敏感神经会被瞬间“冻住”,可能引发咽部和食道括约肌强烈的痉挛,甚至出现短暂的喉痉挛,让人瞬间窒息;冰冷的刺激还会顺着食道一路向下,激活迷走神经,导致心跳骤然减慢、血压暴跌,眼前一黑就可能晕厥倒地;更危险的是,强烈的寒冷会让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剧烈收缩,心肌缺血缺氧的瞬间,心梗就可能找上门;而身体为了对抗低温,交感神经会疯狂“反击”,导致心率飙升、血压骤升,血栓形成的风险陡增,急性心梗或脑中风可能接踵而至。

炎炎夏日,冰饮料、冰水虽是很好的“解暑神器”,但也得适量,不要因为一时的快感而危害身体健康。有医学专家建议,运动后需休息5分钟,待心率相对平稳后,再喝冷饮,且冷饮温度不宜过低,可将冰镇饮料放在常温的水中浸泡2~3分钟,或在自来水下小水冲1~2分钟,待回温后,小口慢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剧烈运动后不能猛喝冷饮之外,还有三件事是不能做的,即蹲坐、吃饭、骤降体温。虽然运动后蹲坐者大有人在,但不可取。剧烈运动后立即蹲坐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在运动中,人体血液集中供应于运动器官,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导致肠胃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吃饭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最好在停止运动半小时后再进餐。运动后全身毛孔舒张,此时吹风或用凉水冲头,会导致毛孔闭塞,引起体温调节等功能失调,引发疾病,例如风寒感冒、关节炎等。

那么,哪些人不能喝冰饮呢?朱厚玲表示共有4种:一是心脏病患者绝对不能碰,当感到心慌、胸闷时,哪怕只是一口冰饮,都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让本就脆弱的心脏雪上加霜;二是阳虚体质的人,平时总觉得怕冷、手脚冰凉,空调房里都要裹紧外套,冰饮只会让体内的“寒气”更盛,加重身体负担;三是孕妇和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平时就怕冷的,冰饮带来的刺激可能打乱身体平衡;四是感冒发烧或腹泻时,身体正处在和病毒“作战”的关键期,冰饮的低温刺激会让免疫系统分身乏术,甚至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诱发心梗的“祸首”还可能有这四类:一是空调房里的低温是隐形的威胁——室内外温差太大,血管在冷热交替中反复收缩,心脏的负担不知不觉就加重了。二是暴饮暴食和过量吃寒凉食物也很危险,一顿冰镇西瓜配冰啤酒的“爽餐”,可能让心脏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三是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更是雪上加霜,熬夜看球后再为输赢大动肝火,心脏在双重负荷下很容易罢工。四是运动后立马冲冷水澡、对着空调猛吹。出汗时血管舒张,突然遭遇低温,全身血管会急剧收缩,意外可能就在此刻发生。

一旦发现疑似心梗的症状,朱厚玲建议:

1.第一时间拨打120,千万别犹豫——专业医疗救助到达得越早,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通常在120分钟以内。

2.让患者立刻静卧休息,平躺或取半坐位,保持绝对安静,任何不必要的活动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3.解开患者的衣扣,保持周围通风,确保呼吸通畅。

4.如果患者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可按医嘱或说明书及时服用。

5.除非急救车实在无法到达,否则千万别自行开车送医,私家车没有专业的抢救设备和药物,途中病情加重可能无法应对。

【责任编辑:谢镇蔚】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