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南省慈善组织(基金会)年度公益事业支出7.9亿元
戳图看视频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史若木 许文玉 摄影报道)8月27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海南省“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海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石清理在会上介绍,近年来,省民政厅坚持“抓培育促发展、强监管促规范”,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多元化慈善格局,推动海南慈善事业创新发展,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全面提升。
一是慈善行业根基持续夯实。海南省慈善组织数量稳步增长,从2022年的132家,增长至151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36家,其中省级22家,市县14家。全省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末净资产超过17亿元,其中44家慈善组织(基金会)净资产超过500万元。慈善从业人员超1500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近400人。2024年,全省慈善组织(基金会)共开展助医、助学、助孤、助残等公益慈善项目604项,年度公益事业支出7.9亿元,受益人数744.91万人,为乡村振兴、应对人口老龄化、抗击自然灾害等贡献了慈善力量。
二是慈善“造血”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税务局、海南省民政厅认定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4批共35家,资格在有效期内的有42家,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捐赠积极性。2024年全省接受慈善捐赠总额为9.7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30%。企业捐赠7.42亿元,占比76.58%,个人捐赠2.17亿元,占比22.42%,其他捐赠0.11亿元。2022年至今,全省累计接收捐赠总额达24亿元,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1.85亿元,筹集公益金达6.09亿元。
三是项目开展成效惠泽万家。近年来,省民政厅持续抓好社会组织年检年报、信息公开和审计工作,规范慈善项目运作,打造公益品牌,支持上线一批优质项目,提高社会组织从事公益活动的公信力和知晓度。连续举办两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围绕为老服务、关爱儿童、助残服务、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安排种子资金745万元,支持141个优质公益项目落地实施,逐步建立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长效机制,推进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公益服务新格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慈善总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社联百村·携手共富”行动,发挥社会组织在专业、信息、人才、组织等方面的专长,从产业、智力、文化、公益四方面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全省125家社会组织同209个乡村签订帮扶协议,近100万农民、居民直接受益。
四是基层公益服务积极开展。省民政厅立足提升基层民政服务力量,发布《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建设和管理规范》,推动全省238个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面向群众提供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等多样化公益服务。累计走访民政对象5.9万户,精准建档2.1万个,开展专业个案近1000个,社区活动5200场,发展志愿者2.6万余人,链接社会慈善资源203万元,服务群众达470万人次。印发《海南省推动社区慈善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海南省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指引(试行)》,指导各市县设立社区慈善基金53支,筹集慈善资金1100多万元;推进保亭响水镇民政民心小镇建设,积极发动民政力量和民政资源参与帮扶,打造民政改革创新、民生服务示范点,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治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责任编辑:刘如英】
【内容审核:吴钟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