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习惯很致命,现在很多人都有……

2025-08-27 19:57 海拔新闻

这个习惯很致命,现在很多人都有……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柯育超)久坐,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生活方式之一。“打工族”们在上班时坐在电脑前一天,回家了图省事吃外卖看视频继续坐着。这一看似平常的行为,其实危害巨大!

近日,30岁的李女士(化名)在经历11小时的飞行后突然晕倒,经紧急抢救不幸离世,医生推测或是由肺栓塞引发的心跳呼吸骤停。该事件迅速引发广大市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此前曾坐过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到站时站起身后,整个人都麻木且精神萎靡了。”“之前上大学坐火车,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

对此,医学专家提醒,不要以为肺栓塞离我们很远,久坐、长时间不动都是高危因素。另外,肥胖人群、老年人、妊娠期妇女和吃了口服避孕药者、肿瘤病人等身体处于高凝状态的人群也有可能出现此类病症。此外,针对久坐人群,医生建议可设置一个间隔1.5小时的闹钟,每次闹铃响起时站起来活动最少10分钟,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10分钟可以走完1公里,就是所谓的中等强度运动的活动。

久坐11小时后突发心脏骤停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夏天,一名30岁女性旅客在结束11个小时跨国航班后,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突发心脏骤停,经紧急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据悉,女子从国外乘坐11个小时航班回国,下机后约10分钟便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随即陷入意识丧失。随后马上送往医院救治,到达医院后还出现室颤、心跳骤停,虽经插管、除颤等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生命。医生表示,由于发病过于急骤,未能及时完成肺动脉CTA检查,但患者的临床症状高度指向肺动脉栓塞。

其实,类似事件在我国也屡见不鲜。今年2月,一名23岁男生连续数周每天久坐超8小时赶论文,左下肢肿胀、疼痛,被诊断为左侧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

去年,一名25岁男子每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一玩就是数个小时,某天突然出现腰背部和臀部疼痛,被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且病情已经进展到需要手术的阶段。

2023年,江苏45岁的孙先生(化名)在坐了4小时飞机后,又连开了4小时的会,突然感觉喘不上气、眼前发黑、胸闷且痛。经检查,孙先生腘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情况非常凶险,必须立即手术,好在医治及时,孙先生健康出院。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是久坐呢?专家解释,一天中除了睡觉以外的清醒时间,长时间处于坐姿、斜躺或平躺状态,且能量消耗≤1.5代谢当量,每天累计超过8小时、一周内超过5天,就是以久坐为主的生活方式。单就一次来讲,静坐时间超过2个小时,也被认为是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有研究发现,如果以2个小时静坐为起始标准,每增加1.5个小时,患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由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增加44%。

针对此,海口市民周先生表示,学生时期与好友一起前往北方上大学,每次乘坐火车均超过10个小时,有时候甚至更久。“上大学基本都是坐火车,而且为了省钱,我们很多时候都选择硬座票,现在想想都怕。”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因工作需要,自己每天坐在电脑前至少6个小时,有时候加班,一天甚至超过10小时全在电脑前,而且经常性不走动,饭点时间甚至都坐在工位上解决。现在坐不了多久站起身,总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大脑供氧不足的表象,真是吓人。”

久坐带来的危害不止肺栓塞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发的急症,高发于长期久坐不动人群。若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下肢血液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即可能引发猝死,而且肺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健康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血栓、腰椎病等显性后果,久坐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主治医师关富清介绍,一是肌肉骨骼症状,长时间保持坐姿,颈部、肩部和腰部的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颈部疼痛、肩部僵硬、腰酸背痛等症状,腿部肌肉也会因缺乏运动而出现酸痛、乏力感;二是循环系统症状,久坐会使血液循环减慢,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下肢肿胀、发麻,还可能出现青筋暴露的现象;三是消化系统症状,久坐会减缓胃肠蠕动,使人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四是精神系统症状,大脑供血不足,容易使人感到头晕、困倦、注意力不集中,长期如此还可能影响记忆力。

此外,久坐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就可能引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同时,久坐还会导致血脂升高、血压异常,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并且肌肉萎缩和关节退变,长期不活动会使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逐渐萎缩,关节缺乏活动和润滑,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变,引发关节炎等疾病。还会产生代谢紊乱,久坐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异常,进而增加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几率。

哪些人群容易因久坐患上肺栓塞或其他病症呢?关富清介绍,首先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上身体机能减退,更容易形成血栓。其次是肥胖人群,肥胖者体内脂肪较多,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而且肥胖往往伴随着代谢紊乱,进一步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还有孕妇及产后女性,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产后活动减少,也容易形成血栓。以及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如患有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患者,本身血管条件较差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久坐会使血栓形成的风险进一步升高。还有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对于如何降低久坐带来的伤害,关富清建议可进行定时活动、调整坐姿、加强锻炼、饮食管控等四个方面。

定时活动方面,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建议每坐30—60分钟就起身活动一下,可以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如伸懒腰、转动脖子、弯腰、踢腿等,每次活动3 —5分钟。进行短距离走动,在办公室或其他久坐场所,利用休息时间在周围走动几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爬爬楼梯。工作间隙锻炼,即使无法离开座位,也可以在座位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踮脚尖、收缩小腿肌肉、转动脚踝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调整坐姿方面,可保持正确的坐姿,选择高度合适的座椅和办公桌,使双脚平放在地面,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高度,背部挺直,眼睛平视电脑屏幕,避免弯腰驼背或过度前倾。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使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靠垫来支撑腰部,减轻腰部压力;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鼠标、键盘,减少手腕和手臂的疲劳。

加强锻炼方面,市民网友可以进行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还可以进行力量训练,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饮食管控方面,需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并且还要控制饮食量和食物种类,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品、饮料等,保持合理的体重。

关富清提醒,广大市民应充分认识到久坐的危害,尤其是长途飞行、长时间开车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要特别关注自身健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在久坐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肺栓塞等严重疾病的可能,并且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疾病等特殊人群,应更加重视久坐的危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预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市民网友在长途旅行时,如乘坐飞机、火车等,应提前做好准备,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和鞋子,在旅途中定时起身活动,也可以使用弹力袜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如果需要长时间卧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肢按摩或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责任编辑:刘如英】

【内容审核:吴钟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