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女子高烧呕吐后肾差点“报废” 海医一附院医生:这是一种罕见病

2025-09-07 17:45 海拔新闻

39岁女子高烧呕吐后肾差点“报废” 海医一附院医生:这是一种罕见病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柯育超)“她们说10个人中有9个人肾脏基本都是不好救过来的。非常感谢医院,感谢我的这几个主治医生,让我现在基本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病房,39岁的田女士想起此前的经历仍心有余悸:从国外回国时的反复低烧、上吐下泻,到被确诊为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罕见肾病,再到如今逐步恢复正常,这场“生死时速”的救治,让她重获新生。

故事要从田女士的一次海外患病说起。此前她在国外工作期间突发高烧,服药退烧后,依然持续出现低烧不退,还伴随着上吐下泻。难忍不适的她决定回国治疗。由于当时咳嗽不断,田女士整夜睡不着觉,以为是自己的呼吸道出了问题,便先前往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

“咳嗽只是显像症状,但真正的病因不是咳嗽,反复低烧才是关键,这是个大问题。”呼吸科医生接诊后,敏锐地发觉田女士的病情可能不同寻常,并没有局限于呼吸道检查,而是进行了全面评估,寻找真正的病因。

果然,详细检查后,田女士的肺部并无异常,但她的肾功能检验单却引起了医生的注意,于是召集肾内科团队紧急会诊,肾内科会诊医生敏锐地发现田女士的肌酐在快速上涨,最高达到500多,出现肾功能急剧下降的危急情况。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敏锐的判断力,结合特异性检查,肾内科团队最终明确田女士为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

“这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不高,但是它的风险是非常高的。最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肺出血,危及生命。”肾内科主任朱永俊介绍,“它主要是损伤到肾小球的基底膜,进而导致肾功能的丧失,肾脏纤维化以及尿毒症。”该病作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诊断难度大、进展迅速、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治疗窗口期极短。

“必须分秒必争清除致病抗体!”明确诊断后,肾内科立即为田女士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启动激素冲击、血浆置换、环磷酰胺三联规范治疗,快速清除田女士体内致病抗体,抑制免疫反应。同时,创新性引入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进一步精准调控免疫失衡,提升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24小时密切监测田女士的生命体征与肾功能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经过多轮系统治疗,田女士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肾功能显著好转,成功脱离生命危险,且已摆脱对透析的依赖。

目前,记者了解到田女士仍在医院接受后续巩固治疗,恢复状况良好。

【责任编辑:韩 婧】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