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炳玉:除夕援手暖人心,医患情谊延续11载

2025-09-13 21:37 海拔新闻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炳玉:除夕援手暖人心,医患情谊延续11载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柯育超)“咚咚——”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高炳玉的诊室门被轻轻敲响。

一个熟悉的面孔再次出现,11年来,从保亭到海口,哪怕要辗转3个小时,黄阿姨都坚持到高副院长所在的医院复诊。

而这一切,都源于11年前那一次温暖的帮助。

那一年,黄阿姨乳腺癌化疗后出现了骨髓抑制,白细胞数值持续偏低,始终升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救治,容易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也因此,在当年的除夕夜,黄阿姨不得不留在医院治疗,无法回家团圆。

“那时我也是晕晕的,整个人都浮肿了,过年三十,身上就只剩下一百多块钱。”

黄阿姨记得,2014年除夕,丈夫陪她打完升白针后,天色已晚,跑遍周边,却只带回两盒快食面——要么小饭店打烊,要么营业的大饭店他们吃不起。

于是,两人在病房里,默默分吃着那“年夜饭”。

那时的高炳玉,是一名值守夜班的普通医生。看到这一幕,高炳玉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句话没有多说,翻出口袋里所有的年货钱,请人转交给黄阿姨,希望黄阿姨能补充一点药物和营养。

“他一个医生,他的职责是给我们看病,怎么能让他自掏腰包来给我们治病呢?他能做到这种地步,真的让人终生难忘,一辈子都没有遇见过这么好的医生。”回忆起收到这笔钱时的心情,黄阿姨至今依然哽咽。

那时候黄阿姨能借的都已借遍,几乎都要放弃了,但高医生鼓励黄阿姨,一定不要放弃希望。

正是这笔无私的捐助,成为了让黄阿姨得以继续治疗的“救命钱”。黄阿姨将这笔钱用在了升白针上。幸运的是,不久后,黄阿姨的白细胞真的回升了。

如今,黄阿姨的病情早已痊愈,也在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可多年来,黄阿姨一直没有断了和高医生的联系。

“村里的人,都知道我认识个很好的医生,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找我帮忙问,高医生也总是尽力帮我们解决问题!”黄阿姨说。康复后的黄阿姨,回家种下了一百多棵红毛丹树。日子渐渐红火起来,除了疾病咨询外,黄阿姨也时常与高医生分享收获的喜悦,黄阿姨与高医生之间早已结下一段深厚的友谊。

从医患到朋友,这场温暖的“续约”,持续了整整11年,而这样的温暖故事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黄奕宏】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