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专题论坛“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作”举行

2025-09-27 19:36 海拔新闻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专题论坛“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作”举行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史若木 杨燕 摄影报道)9月27日上午,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专题论坛——“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作”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先生说,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是每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论坛从首次举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两国汽车产业增进互信、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德两国汽车产业交流和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自1985年中德首家合资汽车企业正式成立以来,两国汽车产业交流和合作正在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市场合作、产能合作,逐步发展到技术合作、生态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大家也在过程当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11年中德两国政府召开了“电动汽车发展大会”,签署了《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在这个基础上推进两国合作,特别是在两国企业和科研领域的合作上实现了全链条发展与协同。

中国和欧洲在新能源车推广上的方向是相当一致的。万钢希望能够在这次会上大家再次共同商量以此为目标怎么样实现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主流,包括商用汽车。

建议大力推动创新合作和共建开放发展的环境

万钢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要持续深化战略共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顺应变革,向“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落实两国政府绿色低碳发展共识实实在在的举措,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所以我们两国的产业首先要加强务实深化合作,坚定不移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共享机遇,共赢挑战,共同开创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第二,要全面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汽车产业发展已经从“科技合作”走向“产业合作”,包括相关的管理部门、整车零部件企业、行业组织各个层面上要更加畅通对话机制,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广、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和安全监管等共同关心的话题,大家定期开展高层交流与技术研究、研讨,努力形成更多的发展共识,为双方深化合作筑牢根基。

第三,要大力推动创新合作。有“双方”机制,双方的相关部门经常沟通,立足于支持推动双方企业在中国开放的创新环境之下丰富合作的新场景,聚合新的创新资源,联合开展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和前瞻研究未来技术的合作,赋能于全球业务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发展格局。汽车产业从来就是一个全球开放的竞争性企业,竞争是汽车界的常态,你追我赶为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但更是为了满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的竞争是为合作打好更好的基础,我们的合作也丰富了竞争的内容,在你追我赶的过程当中实现共同的期望。

第四,要共建开放发展的环境。要围绕着低碳产品的准入、数据跨境安全流动等各方面来加强沟通试验,而海南自贸港现在已经从蓝图变成现实,今年的大会上还要专题向大家介绍开放的内容、开放的形式、开放合作,特别是汽车产业在这个地方的发展,这样就为很多高端、小众的汽车创造了条件,就可以先行登陆、先行在这儿进行试验,开放的环境就更加方便了。

中德两国汽车产业优势互补能够让中德双方共同加速创新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希雅(Hildegard MÜLLER)说,德国企业在汽车工厂和安全标准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积累,中国企业在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快速的产品迭代、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表现非常突出。中德两国的汽车产业优势互补,这也为德国推动电动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能够让中德双方共同加速创新,取得1+1>2的成果。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说,BMW本身就是中德合作的很好体现,并分享了近年来在新技术领域开放的合作,包括跟华为、阿里及中小企业,展示了中德合作在开发端的缩影。高翔希望在未来,中德之间的政府合作能够更加紧密,产业之间的合作也能够更加紧密,只有这样才能有双赢局面。

北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骨干力量之一,近年来跟奔驰在研发、零部件及配套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北汽集团副总经理陈巍说,中德两国作为全球汽车工业公认的两个核心引擎,面对的是供应链重构、技术路线迭代、市场格局重塑这些共性的挑战。但德国在精密制造、工艺流程、全球高端品牌运营上有着深厚的积淀,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市场、数字化生态、创新速度上也积累了独特的优势。当“德国质量”和“中国速度”并肩前行时,就能汇聚成驱动整个行业向前的最强动力。

【责任编辑:赵康丽】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