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把药掰开吃致昏迷入院!专家:这类药品不能掰开吃!

2025-10-16 20:39 海拔新闻

女子把药掰开吃致昏迷入院!专家:这类药品不能掰开吃!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柯育超 摄影报道)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市民单纯觉得,如果一颗药的药效是100%,那么掰开吃一半,是不是就是50%?也有人觉得部分药片太大咽不下,就掰开吃一半?又或者认为剂量减半,药品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就会减半?殊不知,部分药品掰开吃,真的会出事!

张女士(化名)有一年多的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近日竟将药片掰开服用,结果不幸导致严重的低血压,最终昏迷入院。这一事件引起了市民网友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询问,掰开药片吃真的会导致药效失效甚至带来危险吗?如果胶囊类药物吞不下,能否掰开用水冲服?对此,海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洪绵慧表示,药品一般建议不要掰开服用。

掰开药服用后昏迷入院

据媒体报道,福建福州40岁的张女士有高血压病史,近日,她的血压控制不佳,以为是自己的药量不够,于是用牙咬断日常服用的降压药,吃了大半片。未曾想不到半小时,张女士突然眼前发黑、冒冷汗,身体无力直接瘫在沙发上,家人吓坏了,立即将她送至医院。医生查看后才得知,原来张女士服用的降压药是硝苯地平控释片,这种药物1片相当于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的剂量。一旦咬碎、掰开或者研磨服用,大剂量的降压药会瞬间释放至体内,导致血压快速下降。

记者查阅资料后了解到,张女士所服用的控释片,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工艺,让药物在体内以理想的速度释放理想的剂量,目的是让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既持久又稳定。大多数普通的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是波浪形的,有高有低,而控释制剂在体内几乎可以达到一条平稳的直线。这种特殊工艺通常采用渗透泵技术或膜控技术,以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但此类药物通常含量比普通的药物要高很多,张女士服用的硝苯地平控释片便是如此,一旦咬碎、掰开、研磨服用物,控释片的技术也就被破坏了。“这种药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物‘突然大量释放’,导致剂量超标,可能引发低血糖、低血压等严重反应,后果不堪设想。”洪绵慧说。

药盒上有警示标语

既然控释片的药性这么强,市民购买的时候,医护人员是否有相关提醒或药物包装盒上是否有说明呢?近日,记者在海口市部分药店进行了走访,并购买了两款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海甸岛某药房内,记者提出购买硝苯地平控释片,在进行登记后,医护人员拿了一款白红相间的硝苯地平控释片递给记者,并嘱咐:“控释片切记不能掰开吃,并且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记者接过药品后,在包装盒上看到了一行用红色斜杠圈起的警示语:请勿咬、嚼、掰断药片,其活性成分被吸收后,空药片完整地经肠道排出。

随后,记者在新埠岛的一间药店,同样提出购买硝苯地平控释片,医护人员取出了一盒蓝黄白相间的药品递给记者,并进行了相关提醒。记者在包装盒上也看到了相关警示语。

走访过程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市民陈先生表示,自己服用控释片已两年有余,未曾有掰开药吃的情况。“购买的时候,医生就已经郑重提醒千万不能将药片掰开吃,不然会出现严重不适症状。之前还有朋友觉得自己有时候血压不高,吃一片控释片浪费,就想掰开吃,后来被家人阻止,不然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陈先生说。

掰开药吃可能会“药物中毒”

那么,除了硝苯地平控释片外,还有哪些药物是不能掰开吃的呢?洪绵慧表示,不能掰开服用的药物主要是一些特殊剂型的药物,如缓控释制剂、肠溶制剂、胶囊剂、双层片或多层片等。其中,缓控释制剂是通过特殊的骨架结构可以让药物缓释释放12~24小时,以保持药物浓度的稳定,持续发挥药效,如二甲双胍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物“突然大量释放”,导致剂量超标,可能引发低血糖、低血压等严重反应。

肠溶制剂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对胃的刺激较大,将其设计为肠溶剂型,在胃内不崩解,而在小肠内崩解吸收,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如果掰开服用,药物提前在胃中分解,不仅会被胃酸破坏导致失效,还会刺激胃黏膜,加大对胃肠道的损伤。

胶囊剂除了能达到缓控释的目的之外,还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患者尤其是儿童服用。一旦掰开,不仅难以下咽,还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双层片或多层片如复方降压药、复合维生素等,通过不同药物分层放置,可以控制各成分的释放速度或者避免各成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如果掰开服用,会破坏药物的协同作用,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洪绵慧介绍,擅自掰开药片服用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四点:一是药物失效,比如肠溶制剂。有些药物容易被胃酸分解破坏,失去药理活性,将其制备成肠溶制剂,可以保护它安全地通过胃酸环境,到达肠道后才溶解吸收。如果掰开服用,药物在胃中就会被胃酸分解,失去药效,导致疾病得不到控制。二是刺激胃肠道,同样主要针对肠溶片。有些药物对胃壁刺激较大,比如阿司匹林,因此需制备成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掰开服用,药物长时间接触胃壁,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甚至胃溃疡、胃出血等。三是药物过量中毒,主要针对缓控释制剂。掰开服用会破坏药物的特殊结构,造成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并吸收,引发中毒。四是剂量不准确,主要发生在儿童用药中。手工掰开药物难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性,因此建议选择儿童剂型。

胶囊类药物不建议掰开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市民在服用胶囊类药物的时候也同样不建议掰开服用。据了解,胶囊剂主要有几种类型,普通胶囊、肠溶胶囊、缓释胶囊和控释胶囊等,一般在药品的通用名上会标注清楚。把药品制备成胶囊剂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胶囊中的药物粉末刺激性较大、味苦、气味重,易造成吞咽不适;二是胶囊中的药物容易被胃酸破坏导致失效,可以制备成肠溶胶囊;三是为了维持患者长期稳定的药物浓度,可以制备缓慢、平稳释放药物的缓控释胶囊。

“一般来说,胶囊剂都应该整粒吞服,不能掰开服用。但如果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首先可以考虑是否有同种药物的其他剂型可以选择,如口服液、分散片等。其次,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来判断,某些普通的胶囊可以掰开服用,如双歧杆菌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而肠溶胶囊、缓控释胶囊以及说明书明确标注有‘不能打开或咀嚼’、‘应整粒吞服’等提示的胶囊剂,均不建议掰开服用。”洪绵慧说。

据了解,虽然在海南没有公开报道的由于随意把药物掰开服用导致出现不良后果的案例,但临床上,尤其是急诊科和消化内科,都会遇到类似的用药错误。发生次数最多的是缓控释的降压药,比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结构比较特殊,采用的是双层渗透泵的技术,将药物从激光微孔缓慢推出,实现24小时接近恒速释放,可以有效维持患者血药浓度的稳定,进而使血压平稳。但硝苯地平控释片的药片较大,有的高血压患者会掰开两半服用,导致大量的降压药瞬间释放,出现面部潮红、心跳过快、血压骤降等症状,甚至休克。

洪绵慧建议,首先,市民服药前一定要仔细地核对药品的通用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果药品的通用名称中包含有“缓释”“控释”“肠溶”“胶囊”等字眼,或者说明书中标注有“应整粒吞服”“不能打开或咀嚼”“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作用”等字眼时,一般建议不要掰开服用。

其次,有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药品的外观来初步判断该药品能否掰开服用。如有些药品的表面有刻痕,可以沿刻痕掰开,或者使用干净的刀片切开,但要注意分割均匀,保证每次服用剂量的准确性。

如果患者本人无法判断某药品是否可以掰开服用,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总之,药物能不能掰,不是自己说了算,得遵医嘱。另外,吃药前需要注意药物是否有开裂现象,有些时候因为药品保存不当或者质量问题破损开裂,这相当于被“掰开”,同样存在风险。

【责任编辑:韩 婧】

【内容审核:吴钟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